2021年濉溪县乡村振兴局工作开展情况
(一)抓实“五个持续”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胜利成果
一是持续巩固“三保障”及饮水安全成果。全面落实好教育、医疗、住房、饮水等政策措施,截至目前,发放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资金339.33万元,资助学生5484人;“雨露计划”资助学生663人,发放资金100.05万元。健康脱贫兜底保障脱贫人口7.57万人次,综合医保支出6304.47万元,30310名脱贫人口优先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。临时救助农村困难群众558人次,发放救助资金176.96万元;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.66万人次、428.65万元。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1户,全面竣工验收,实现动态清零。投资1.25亿元实施农村水厂巩固提升工程,受益人口13万人,饮水安全进一步巩固。二是持续拓宽增收渠道。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,着力抓好产业、光伏、乡村旅游、电商等帮扶。深入实施“四带一自”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,全县累计建成特色产业扶贫园区32个,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3387户,开展自种自养脱贫户5349户。开展就业春风行动,通过“安徽公共招聘网”“濉溪就业”等小程序全力开展线上+线下招聘活动,目前全县脱贫劳动力返岗复工15215人;9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劳动力221人,其中脱贫户69人。建成消费帮扶专馆1个、专区2个,布设智能专柜82台,今年以来累计销售帮扶产品4876.8万元。223座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108.8万元,光伏扶贫公益岗位在岗260人。脱贫人口小额贷款发放353户1661.3万元。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,着力推进韩村“三彩”文旅小镇、百善运河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,柳孜文化园、临涣古镇等文旅项目引来八方游客。三是持续推进乡村建设。启动22个美丽乡村建设工作,累计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137个。完成农村改厕10868户,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%以上。完成新改建农村道路147.32公里,全县建制村通硬化路、通客车率均达到100%。四是持续推进乡村治理。加强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,创新建立村级专职党建员队伍,将年轻的村后备干部、村党组织成员打造成为党建业务精湛、综合素质强的业务骨干。积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全县213个行政村实行“一村一策”,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以上的村14个。广泛宣传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》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,通过典型示范、发放倡议书等方式,不断破除高价彩礼、人情往来大额礼金、薄养厚葬等突出问题。五是持续做好各类问题整改。将省2020年成效考核反馈各类问题与中央巡视、国家考核等反馈问题结合起来,一体整改一体推进。坚持以下看上查问题、列清单,以上率下定措施、抓推进,形成县、镇、村上下联动、各部门左右衔接的工作格局,一级抓一级,层层抓落实。针对梳理的12条问题,制定落实33条整改措施,全面完成整改任务。
(二)抓好“四个衔接”,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
一是抓好责任衔接。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重要位置来抓,严格落实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狠抓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。县委县政府定期研究部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工作,先后召开县委农村工作会、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、调度会等各类会议20余次,部署推进工作。先后组织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走访大排查、“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”排查整改活动,强化督导调度,持续压实各级责任,确保思想不松、力度不减。二是抓好机制衔接。成立以县委、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,明确县委、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乡村振兴“第一责任人”,切实加强对全县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,设立由相关县领导任组长的7个专项工作组,明确各工作组的牵头单位、配合单位和工作职责。组建县乡村振兴局,建立了县委农办牵头抓总,县农业农村局、县乡村振兴局和县直各有关单位分工负责的组织领导、政策落实、督导检查工作机制,做到政策不留空白,工作不留空档。三是抓好政策衔接。印发《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》,明确设立5年过渡期,做好领导体制、工作体系、发展规划、政策举措、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。县直有关部门先后出台相关领域配套政策文件,逐步搭建了衔接政策体系的“四梁八柱”。四是抓好要素衔接。加大农村“双基”建设、人居环境整治、产业发展等投入,今年共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资金3.17亿元,同比增长10%。制定《关于开展濉溪县扶贫资产清查登记工作的通知》,2016年以来纳入台账管理扶贫资产11.89亿元,物化类资产全部完成确权工作。通过召开资金项目管理调度会、培训会,加快项目实施。